1月4日,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2020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在北京舉行。期間,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圍繞2019-2020年中國風電回顧與展望進行了主旨發言。
回顧30年來,中國風電實現了從"0"到"1"的轉變。截止目前,共有4000+風電場、12萬+臺風機、2億千瓦+裝機容量;風機單機容量實現從100kW到10000kW、風輪直徑從20米到200米、10個新型機型/年到200個新型機型/年。
這些年,風電技術不斷突破,可滿足各種環境氣候區域開發需求,從三北、東部沿海起步到現在遍布全國。
值得驕傲的是,2007年,我國第一臺海上風電試驗樣機(GW70/1500)在渤海灣矗立;2010年,我國第一個近海風電場,東海大橋102兆瓦海上風電場建成;截至到2019年10月底,中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達到510萬千瓦。
此外,海上、陸上風電電價實現從1.2元/kWh到平價。
談及2020年風電市場發展,7000萬招標合同,2020年能有多少具備并網條件?搶裝是"心需",還是"實需"?搶裝是"心態",還是"實情"?秦海巖表示,回款、現金流是過去十年最好的一年,希望成為未來十年最差的一年。
關于2020-2025年風電市場,他講到,2019年陸上風電招標量超過5000萬千瓦,到2025年風電行業將借助換新市場回暖,同時,2025年后將陸續有機組換新。
提及未來,秦海巖表示,將配額制提升為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法規,協調好風電開發與生態環保的關系,路再難,國際化也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,讓更多的人認可風電,熱愛風電,分享風電紅利。
技術創新才是產業發展的原生動力。希望2030年漂浮式海上風電做到平價。
最后,他講到,我們使用風電不僅因為它清潔,也因為它更便宜。風電、光伏在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已經成為最便宜的電源。
同期,國際能源網/風電頭條榮獲"中國風能人·傳播貢獻獎"。
作為優秀能源媒體,我們將繼續關注和支持中國風能事業,積極宣傳、報道風能產業,我們將用媒體力量與聲音,向社會傳播清潔能源理念!特此感謝中國風能貢獻獎評審委員會及廣大行業朋友對國際能源網/風能頭條的支持與認可!